黨群工作

100年|黃岡黨史故事:湖北省最早建立的黨組織之一陳策樓支部

  • 發布者:永利集团辦公室
  • 發布時間:2021-06-03

    1921年7月,陳潭秋和董必武代表共産黨武漢支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陳潭秋、林育南、蕭人鹄等人回到故鄉,傳播馬列主義,指導黃岡的革命和鬥争,建立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政權組織。1922年春,陳潭秋、林育南、蕭人鹄、胡亮寅等人第二次回到自己的故鄉陳策樓,在陳策樓和聚星學校秘密研究發展中共黨員和農協會員,并在陳策樓建立了黃岡最早的地下黨組織一一陳策樓黨小組。次年發展為黨支部,蕭人鹄任陳策樓支部書記。“二七”慘案發生後,黃岡籍共産黨員盧春山、陳學渭、劉心丹、胡亮寅、華振遠等人由武漢返回黃岡鄉村,以“平民教育社”的名義開展活動,向農民灌輸新思想,宣傳新文化,喚醒民衆,為開展農民運動作好思想準備。

      1924年7月,中共黃岡特别支部在陳策樓建立,書記陳學渭,隸屬中共武昌地方執行委員會領導。中共黃岡特支下轄3個黨支部,5個黨小組,黨員近80人。1925年7月,在中共黃岡特支的幫助下,國民黨黃岡縣黨部在陳策樓秘密成立,黃岡縣開始國共合作。同年夏,陳潭秋、林育南、陳蔭林等人再次回到黃岡,召開黃岡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大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打倒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實行“二五”減租和取消高利貸等口号。同年冬,在陳策樓建立起黃岡縣第一個鄉農民協會組織。陳潭秋的二哥陳防武當選為鄉農民協會負責人。在黨的領導下,陳策樓地區的共産黨員已發展到20多人,農協會員已發展到110多人。這些有覺悟的先進分子還參加了回龍山和楊鷹嶺的武裝暴動。在攻打回龍山大廟時,當場擊斃反動團總梅朗如等七人,繳槍10餘支。在參加楊鷹嶺萬人暴動大會上,暴動隊員手持刀、矛、槍等武器,分四路舉行示威遊行,沿途追捕土豪劣紳、反動分子,沒收其财産,開倉分糧,救濟窮人。其革命洪流勢不可擋,為推動黃岡的革命和鬥争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陳策樓地區農民運動的興起,帶動了黃岡縣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全縣有鄉農協組織300多個,農協會員24萬餘人,陳策樓成為黃岡革命中心的策源地。

      1927年“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同年秋,何鍵叛軍進駐黃岡,支持豪紳地主反攻倒算,大肆屠殺共産黨員、農協幹部和進步群衆,一場白色恐怖迅速籠罩在陳策樓大地。敵人認定:“陳策樓是共匪的窩子,連地上的草都赤化了。”他們一直将陳策樓視為眼中釘,對陳策樓的仇恨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192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放火燒毀了陳策樓支部所在地村中高樓和陳潭秋舊居。

      1928年2月,國民黨僞保安團帶人突然襲擊陳策樓,抓走農協幹部和進步群衆五人,并将其捆綁押解到附近的王家店街頭公開殺害。雖然黨組織遭到了破壞,革命同志被殺害,這并沒有動搖革命黨人的信心和信念,相反更加激起将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大革命時期,陳策樓地區的共産黨員,農協幹部、會員和進步群衆為革命而英勇獻身的烈士有據可査的就有122人。



3044am永利(集团)官方网站-Official Platform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黃岡開發區新港二路146号
電話:0713-8833611 E-mail:huaxue@hg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