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黃岡黨史故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甯号”
1930年初,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龍文光,奉命駕駛飛機從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空投通信袋任務。飛機返航時遇到大霧迷失方向,在油料耗盡時,迫降在宣化店(今屬湖北大悟縣)陳家河附近的河灘上。那裡正好是鄂豫皖根據地和國民黨統治區的交界處。在河附近擔任警戒任務的赤衛隊員發現後,便立即召集赤衛隊員及數百名群衆,将降落在河灘上的敵機圍了個水洩不通,俘虜了飛行員龍文光。
中共鄂豫皖特委和特區政府得到繳獲一架敵機并生俘飛機駕駛員的報告後,立即指示當地黨組織和紅軍隊伍,要保護飛機駕駛員的安全,保護好飛機,并設法把飛機運回到根據地中心地區隐蔽起來。在打退了敵反動民團的突襲後,紅軍、赤衛隊員和當地群衆小心翼翼地把飛機的機身和機翼分别運到宣化店以東卡房附近隐蔽起來。
1931年春,在莫斯科航空學校學習過的錢鈞被分配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龍文光經過紅軍領導和錢鈞的耐心說教,決定留下來為紅軍服務。特區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弄到不少汽油,鄂豫皖特委和軍委決定把飛機裝配起來,成立特區政府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航空局局長,錢鈞為政治委員。為了表達對偉大革命導師列甯的敬意,特區政府命名這架飛機為“列甯号”。
1931年4月,在錢鈞、龍文光和紅軍裡幾個懂機械的同志共同努力下,這架飛機被重新組裝起來,并塗上灰色的油漆。機身上書寫的“列甯”兩個紅色大字和機翼兩側的紅五星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甯号”就這樣在戰火紛飛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誕生了。
7月初的一天早晨,新集機場人山人海。紅四軍政治委員陳昌浩和龍文光登上了飛機。一陣轟鳴過後,“列甯号”飛向天空。歡送的人群盡情地揮動着雙手,祝賀鐵鷹首航。“列甯号”在固始、潢川和光山等地上空進行偵察、投撒傳單後,返回新集機場,安全降落。
1931年11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黃安縣七裡坪成立,11月10日發起黃安戰役。紅軍決定用“列甯号”飛機配合攻打黃安縣城。“列甯号”機翼下被安裝兩個彈架,挂上迫擊炮彈,飛臨黃安上空,對準敵軍陣地,将兩枚迫擊炮彈投擲下去,同時投撒大批傳單,遭受轟炸的敵軍頓時軍心渙散,毫無鬥志。紅軍乘勢向敵軍發起總攻,一舉攻克黃安縣城。“列甯号”飛機創造紅軍用空軍配合陸軍作戰并取得勝利的光輝戰例。
1932年6月,國民黨軍發動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列甯号”在根據地群衆的幫助下,在随紅軍轉移了好幾個地方後,不得不将其拆卸開來,分别埋藏在大别山的一些偏僻山溝裡。以後,國民黨軍不斷進山搜尋,均一無所獲。
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工農紅軍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