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工作

樂為師,善為友,甘作人梯助學子——首屆師德先進事迹模範人物張凱教授

  • 發布者:永利集团辦公室
  • 發布時間:2022-06-28

人物簡介:張凱,中共黨員,博士,教授,教育碩士導師,永利集团專任教師。十六載風風雨雨,堅守教育初心,勇擔育人使命,始終堅定“做一個能溫暖别人的人。珍惜每一寸光陰,在每天瑣碎的日常中,不敷衍、不應付,用思考和堅毅實現個人價值”的職業操守、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先後榮獲“黃岡市青年五四獎章” “科研十佳”、2021年校“十佳師德标兵”。

 

堅定育人信念,不改初心,做“四有”老師

張凱于2005年來我校工作,作為一名教師,特别是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初心不改。她堅信,個人的力量再微薄,隻要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也是貢獻給學校、時代的方式。有了信念的支撐,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有了初心的引領,才有筆直清晰的方向。從認真上好第一節課帶好第一個班到現在,張凱覺得,她更加熱愛教育教學,願意把滿腔的愛與責任傾注在三尺講台上無怨無悔。16年來,她見證了學校的發展和艱辛,有了這樣的看見,她告訴自己:不管教了多少年書,不管做了多少年班主任,必須平衡心态,從零開始。這個時代,需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她一直努力在實踐。

用愛的溫度,見微知著,呵護學生成長

教育的魅力在于點燃和激勵,教育之美在于鼓舞和成全。張凱做了16年班主任,她認為,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應該是溫暖的,長遠的。教師的深度幸福,一定是在和孩子們的深度交往中産生的。隻有當了班主任,才可能擁有這種“深度交往”。

張凱承擔了化學200503班、應用化學200901-02班、應用化學201301班和應用化學201701-02班主任。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級,面對不同生源,她都視生為友為子,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獨特的閃光點,用最長期的陪伴,靜候花開。大一重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二大三抓各種過級考證,大四抓考研就業。

張凱說,她記得應用化學200901班李本硯同學,來自清貧的單親家庭,入學時自卑不合群,大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考科兩門,大一下學期開學後狀态較差。她先多次找李本硯同學談心,後來讓他到實驗室幫忙,有了夥伴和實踐充實生活,半年後李本硯同學明顯變開朗了,語言表達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增強了,大三選他做班級幹部,鍛煉他的組織協調和培養他的擔當能力。2013年畢業時,這名同學順利考上上海師範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在宜昌一所重點高中任教,擔任化學組長。

張凱擔任應用化學2017級班主任期間,像媽媽一樣陪伴和關懷學生,在思想上引導他們成長,在學業上助力他們成才。非常用心地全程指導他們考研。從疫情期間的線上考研動員,複校後志願填報、自習室的督促和指導,初試前英語模拟考試的組織到複試調劑階段一人一策,張凱給予了學生認真細緻的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班上48人中29名報考研究生,20人上國家線,錄取18人。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對專業感興趣也是張凱的追求。十多年來,她始終把指導學生競賽、課外科研當作一項事業在做。指導學生獲湖北省大學生化學化工創新報告成果一等獎等獎項15餘次、指導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8篇,從她的實驗室走出了30多名武漢大學等名校研究生。每年的教師節,張凱都會收到類似這樣的微信:是張老師帶我開始科研,進入了防腐領域,找到了研究興趣。這句話是對自己學生工作的最好的肯定。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受育人的芬芳

數載春秋,褪去青澀,慢慢成長。張凱說,貌似是作為老師的我在哺育學生,事實上,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孩子,都在以不同的個性提醒我,并使我進步,讓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教學研相長。從教16年,她獲批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餘項項目,在《The Journal of Adhesion》、等國内外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4件;先後榮獲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課堂競賽“一等獎”“科研十佳”“黃岡市青年五四獎章”“十佳師德标兵”等稱号。“做一個能溫暖别人的人。珍惜每一寸光陰,在每天瑣碎的日常中,不敷衍和潦草,用思考和堅毅實現自己的價值,做一個有師德情操和專業素養的老師,能感染并引燃他人希望的人”,張凱這樣想,同時也努力在做。

回望自己對教書育人的思考和堅守,張凱認為,這份初心源于求學時期老師給予的無私的愛,真誠的包容與理解,充滿期待的關懷與引導。教育,是關于文明與愛的傳遞。而師愛,是人類發展曆史長河中的燦爛星光,是一道最具穿透力的教育之光。老師用愛和智慧點亮了自己心中的明燈,她将用愛和智慧去照亮學生的未來。


3044am永利(集团)官方网站-Official Platform 版權所有

地址:湖北省黃岡開發區新港二路146号
電話:0713-8833611 E-mail:huaxue@hg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