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師在國際著名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發表重要綜述論文
近日,我校永利集团祝俊倫博士課題組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上發表題為“Self-power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photoelectrode: An up-to-date review”的綜述論文(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4, 518, 216095. DOI: 10.1016/j.ccr.2024.216095)。祝俊倫博士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我校邵東副教授、田正芳教授參與了相關工作,湖北大學永利集团文為教授和王升富教授分别為第二、第三通訊作者,永利集团為第一單位(圖1)。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是中科院SCI化學大類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0.3。
圖1 論文首頁
自供能電化學傳感器(SPES)是一種無需外接電源的、集成供能與檢測雙重功能的分析傳感裝置。與傳統的電化學傳感器相比,SPES具有許多潛在的優勢,例如易于小型化、易于便攜式化、可無線傳輸、可智能化和可供給能量等。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傳感設備的自供能運行是一種理想的選擇。然而,由于供能方式的限制,智能式、便攜式、可植入式電化學傳感設備運行所需能量的供給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開發新一代多功能傳感設備用于疾病篩選、環境監測等方面将是未來傳感器發展的熱門研究領域。
作為電化學傳感器的重要分支,SPES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不同供能方式和傳感策略相關的研究進展被廣泛的報道。但是,這些SPES仍然存在自供能效率不足、環境能量采集和轉換效率低等問題。本論文系統總結了基于光電極的自供能電化學傳感器的研究進展(圖2)。首先,本文概述了光電極的種類、特點和改進設計策略。随後介紹了基于光電極的不同SPES在特定目标物檢測中的分類和應用。此外,還詳細讨論了基于光電極的SPES的優缺點。最後,總結了基于光電極的SPES在可穿戴傳感設備和便攜式傳感設備相關領域的潛在用途并對SPES的相關瓶頸和未來發展路徑進行分析。
圖2 基于光電極的自供能電化學傳感器
論文鍊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0854524004417